| 海上风电

浙江玉环:绿岛蓝湾劲风起,度度“绿电”海上来

来源:中国华电科工

时间:2024-09-05

【编者按】

作为集团公司科工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发展平台,华电科工按照做强做优华电“五个平台”的定位,深入实施“2345”发展战略,传承弘扬华电奋进文化和公司“同·创”精神,开启了打造“百年老店”、建设世界一流科技创新型平台企业新的征程。为进一步宣传华电科工为国家能源发展、助力中国式现代化的一路开拓、一路探索和不懈追求,特推出“科工足迹”纪实探访类栏目,近距离追踪公司全面助力华电绿色转型发展、在科技兴国、工程报国中贡献华电科工力量的探索与实践,同时用镜头介绍项目驻地周边的风土人情、民俗文化,全视角展示更自信、更坚定的美好未来。

本期“科工足迹”,我们来到浙江玉环,探访由华电科工承建的浙江省台州市首个海上风电项目——华电玉环1号海上风电场项目。

“海上千春住玉环”。玉环,宛若一块形状如环的美玉,镶嵌在辽阔的东海之滨,浙江省黄金海岸线中段,《太平寰宇记》中有着“晨雾绕岛、形状如环”的诗意描述。它是徐霞客笔下的“海中一抹”,是谢灵运诗中的“海上仙山”。

浙江华电玉环1号海上风电项目位于披山岛西北侧近海海域,是浙江省台州市首个海上风电项目,也是华电集团在浙江区域首个海上风电项目。项目总装机容量229MW。是国内首个采用66千伏电压等级集电线路、直接连接陆上集控中心的项目,摒弃了传统的海上升压站,大幅降低了建设和运维成本。该项目由华电科工所属的华电重工股份有限公司承建,展现了华电科工在海上风电领域的技术实力和创新精神,对华电集团布局海上风电领域,实现绿色转型意义重大,也是公司响应国家可再生能源发展战略、助力地方经济和环保事业的具体体现。

项目分为南北两区,均已完成并网,整体年发电量6.65亿千瓦时,与同规模燃煤机组相比,每年可节约标煤约21.9万吨、减排二氧化碳57.4万吨,有效解决了当地的清洁能源需求,同时对推动乡村振兴、打造绿色生态循环产业、践行绿水青山的战略目标具有重要意义。

与大海为伴 与风机共舞

在玉环一号海上风电项目的建设过程中,有这样一群默默无闻、乐于奉献的技术骨干。他们来自不同岗位,汇聚一起,为了我国海上风电建设的发展,挥洒汗水,贡献智慧。

虽然做的是技术工作,但在海洋风电技术中心的工位上却很少能见到他的身影,他就是华电重工海洋风电技术中心的王怀明,一个始终以项目为家,扎根项目一线的技术工作者。2019年临近“五一”假期,华电玉环项目还未签订,为推进项目尽快落地,王怀明放弃休假奔赴项目所在地,协助业主单位进行项目前期手续办理,成为华电玉环项目驻扎现场第一人。玉环项目部成立后,王怀明担任起了项目的技术重任。面对采用高桩承台基础结构型式的玉环项目,仅用139天就完成了176根钢管桩的沉桩工作,整个过程中没有出现任何因技术问题导致的施工延误。然而,挑战并未结束。2021年6月,当北区风机吊装主作业船“华电博强01”抵达现场时,场区深厚的淤泥地质使得船体晃动明显,整整一个月未能成功进行一次吊装。面对这一困境,王怀明与项目部同事连续两个多月吃住船上,不断研究解决方案。他们尝试了多种方法,最终采用了“坐底船辅助桩系统”,有效减轻了船体晃动,解决了吊装难题。

“忠诚于自己的职业,敬业于自己的工作”。尹智波,一位曾在大海上航行了十载的船员,将航海岁月中的坚韧与从容带入了华电重工海洋工程事业部船机管理部。从汹涌的大海到复杂的陆地项目,他以航海者的毅力和勇气,面对新的职业挑战。2021年11月,华电玉环1号海上风电场一期工程(北区)项目正处在关键时期,距离“抢装潮”截止日期不足2个月,而风机吊装任务尚未完成一半。尹智波挺身而出,主动请缨,前往项目现场,肩负起船机管理重任。他利用丰富的航海经验,与浙江省海事局紧密合作,确保了船舶的安全和项目的顺利执行,先后组织增加3个风机吊装作业面及8条运输船进场施工,大大加快了工程进展,尹智波的敬业精神和专业能力得到了台州海事局的高度认可。

2021年12月31日,这个看似普通的日期,对于华电玉环海上风电项目来说,却是一条生死攸关的底线。宋元军,这位项目的副经理,肩负着海缆敷设的重任,这是连接风机与陆地电网的关键一步。然而,挑战接踵而至:材料的多样性、施工队伍对塔基吊机的不熟悉、机位的不规则分布……每一个问题都足以让工程进度受阻。面对这些困境,宋元军决定采取非常策略。他提出“集中突击”的计划,将所有终端材料和安装人员集结到一起,统一调度。他自己指挥交通船,不仅安顿好大家的食宿,更在船上设立了临时的指挥中心。每天清晨六点,他便带领第一批工人登风机,启动临电系统,操作塔基吊机运送材料。随后,他又马不停蹄地赶往下一个风机,确保每个环节都在高效运转。夜间,当大部分人休息时,宋元军却忙碌着对完成的工作进行仔细检查。他带着试验设备,亲自对每个终端进行核相、绝缘等交接试验,确保万无一失。直至深夜十一点,他才将三组人员安全送回交通船,自己则继续留在现场,为第二天的工作做准备。这样高强度的工作持续了整整15天。宋元军几乎与时间赛跑,争分夺秒,在各个风机之间穿梭。他的坚守和努力,最终确保了北区项目在截止日期前顺利并网,为华电玉环海上风电项目赢得了宝贵的时间和荣誉。

在华电玉环1号海上风电项目的南区,作为00后的专业工程师李鑫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项目关键时期,需使用万吨级运输船,单航次装载15支庞大的风机叶片。之前最多只装6支,这次的难度和风险倍增。特别是玉环南区风场海域淤泥层厚,只能用坐底式安装船“华能博强01”,这艘船甲板仅18米高,而装载好的叶片最高点达26米,远超甲板高度。更棘手的是,叶片组装支架位于船的一侧,使得叶片在主作业船上的布局异常复杂。面对技术难题,李鑫不退缩,组织团队进行了无数次的推演模拟,最终确定了可行的吊装方案。然而,叶片厂家码头未按计划装载,导致运输船第三层的三支叶片位置偏离,给吊装带来了更多的不确定性。在困境中,李鑫展现出卓越的领导力和专业能力,经过精密计算和调整,确保了叶片在运输船上的新布局能够安全吊装。小吊吊机在极限工况下,成功将最后一支叶片精准吊装到位,叶轮顺利组装完成。这一过程不仅是对技术和勇气的考验,更是华电玉环项目团队协作精神的体现。

随着玉环海上风电项目南区的圆满完成,华电玉环项目的团队成员们为我国的可再生能源事业又增添了一座里程碑。这些骨干人员,在各自的岗位上默默奉献,他们不仅是技术的探索者,更是坚定的环保倡导者,为国家的绿色发展贡献了自己的力量。后续他们又将一起投身温岭石塘200MW滩涂光伏项目的建设中,这又将是一个新的挑战和一个新的故事。

绿岛蓝湾 熔古铸今

浙江省玉环市,拥有丰富的海岛资源和悠久的海洋文化,自古以来便是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一环。不仅是一座充满活力的现代城市,更是一片蕴含深厚历史文化的土地。从古代的海上丝绸之路,到如今的国际商贸交流,玉环始终承载着历史与未来的双重使命,展现出独特的地域魅力和文化自信。

中国首座自行设计建造的验潮站

坎门验潮所

坎门验潮所,位于浙江玉环县坎门街道灯塔社区平石岙,自1929年建立以来,作为中国首座自行设计建造的验潮站,见证了中国海洋科研的发展历史。占地约2000平方米,该设施利用独特的天然地形,精确记录海洋潮汐变化,体现了中华民族的智慧和坚韧精神。作为国际潮位资料交换站,其包括回澜闸三道、验潮井等设施。2013年3月5日,坎门验潮所被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彰显了其重大的历史价值和科学价值。如今,它继续为全球海洋学研究贡献着力量,展示着中国的科技进步和自强不息的精神。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坎门花龙

坎门花龙,一种流传于玉环县坎门渔乡的龙舞,俗称“滚龙”或“挵龙”。这种舞蹈只在海边岙口居住的从事捕鱼的闽籍渔民中流传。花龙龙口衔珠而舞,被渔民认为是“海龙”,是“已经成正果的海里的龙”,舞花龙有着渔民“祭海”“祈佑”的意蕴。坎门花龙的形成与发展源于渔民抗击海盗以及戚继光抗倭,已有500多年历史。2011年6月9日,浙江省玉环县申报的龙舞(坎门花龙)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潮涨潮落 云卷云舒

探索  开发  利用  创新

以可持续为理念 以绿电为动力

华电科工将海上风电带入这片海域

共同打造玉环更加绿色的未来

特别声明

国际风力发电网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国际风力发电网无关,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凡注明“来源:国际风力发电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国际风力发电网,转载时请署名来源。

本网转载自合作媒体或其它网站的信息,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

微信 朋友圈

相关推荐

更多风力发电信息推荐 >

图片正在生成中...

关闭

    退款类型:

    01.支付成功截图 *

  • 上传截图,有助于商家更好的处理售后问题(请上传jpg格式截图)

    02.付款后文章内容截图 *

  • 上传截图,有助于商家更好的处理售后问题(请上传jpg格式截图)

    03.商户单号 *

    04.问题描述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