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风电企业

龙源安徽公司智能化助推无故障风电场建设

来源:中国电力报

作者:陈焰文

时间:2021-10-07

“安全第一、效益优先”的原则,坚守“零事故、多发电、少停机”的工作思路,从大数据物联网、智能辅助系统、完善风机档案、安全生产标准4方面入手,全力推进无故障风电场建设。其中龙湖风电场荣获“龙源电力百日无故障风电场”称号。

利用大数据物联网,提升风电设备检测预警

监测和监控是风电运检的“眼睛”,只有对风电机组的各部件的运行状态和数据进行了全面、合理的监控,才能及时了解风机及部件的运行参数,该公司发挥省级监控中心优势,定期开展风电机组数据分析、频发故障分析工作,从而对机组健康水平进行综合评估,为下一步的定期维护指明方向。

图为该公司职工利用新版管控系统对风机进行预警分析

在做好设备监测和分析工作的同时,该公司利用龙源电力新版监控系统,实现风机大部件预警、控制系统预警、降容预警和传感器警等功能,对机组健康状况进行早期诊断,从而促进故障缺陷的早期检修。同时,及时预警可为维护工作人、机、物统筹调配赢得时间,最大程度上缩短部件更换周期,实现被动停机时间最小化,减少停机损失,提升设备可利用率。

运用智能辅助系统,实时设备监测监控采集

为全面实现升压站“无人值守”,该公司在龙湖风电场升压站部署智能辅助巡检设备,全方位对管辖站区实现全景数据采集、设备状态监测、辅助系统监控、智能视频巡检等综合业务应用,运用智能化手段,提升设备健康水平。

图为该风场员工线上对升压站设备巡视

在升压站部署近80个白光云台摄像机、高清变焦枪机、热成像双光谱中载云台、热成像双光谱球机、AR鹰眼实现对重要设施的状态巡检全覆盖。通过对接智能巡检设备实现升压站的其他数据如表计数据、热成像测温数据等在AR实景视频地图中进行数据展示,加强安全、生产数据联动分析,做到可查询、可搜索、可定位、可描述、可报警、可联动,提升升压站安全、风险防控水平。同时,智能辅助设备综合监控平台是一套“集成化”“智能化”的平台,接入视频监控、门禁管理、报警检测、设备远程巡检、生产复核、设备温度监控等系统的设备,获取边缘节点数据,实现安防信息化集成与联动。

图为智能辅助巡检设备

健全风机故障档案,完善维护工作测试项目

图为该风电场员工全年维护

该公司全面升级省级监控中心的业务水平,强化运行管控、数据分析、应急响应等方面能力。同时利用新版管控系统中风机绩效平台,掌握不同故障的发生频次和损失时间,对其进行排名,得出完善的风机故障档案。

按照风机部件编制维护作业卡,掌握目前风电机组的主要故障及其原因,对共性问题进行集中处理,达到预防故障发生的作用。在开展维护工作过程中,以标准作业卡方式将安全措施、风险预控、维护工艺、质量管控融入作业全过程各环节,并且对每个部件进行编码,将标准作业卡进行数字化录入,融入生产管控系统,实现作业现场手机端直接调取,逐项工作按票进行。并且在设备治理工作中通过声音、阻值、传感器信号等,判断元器件的工况,提高工作效率和工作可靠性。

严把安全生产标准,力争无故障风电场考评

图为该风场员工检修变频器断箱变

坚持党建引领,围绕中心,服务大局。该公司龙湖党支部深入开展“党员带群众,大干40天”的主题实践活动,践行“早发现、早治理”工作理念,冲锋在设备治理工作的第一线,激发了全体职工凝心聚力岗位建功的积极性。完成风电场输变电设备和45台风电机组的缺陷治理工作,平均故障停机时间同比减少4.82小时,年发电量增加约630万千瓦时。

图为该风电场员工发电机散热风扇电机更换

该公司将安全生产专项设备整治集中攻坚与机组维护深度融合,整治风机叶片裂纹、基础晃动、齿轮箱、发电机等影响机组安全运行的故障。利用风机大部件“必检卡”,做到大部件缺陷早发现早处理,彻底消除了其带来的安全隐患。在该公司风电场对标分析工作中,利用发电量、差异率指标奖惩制度,充分发挥绩效考核正向激励作用,有效激励风电场抢发电量工作积极性,各项指标在同区域同类型场站排名中位居前列。


特别声明

国际风力发电网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国际风力发电网无关,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凡注明“来源:国际风力发电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国际风力发电网,转载时请署名来源。

本网转载自合作媒体或其它网站的信息,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

微信 朋友圈

相关推荐

更多风力发电信息推荐 >

图片正在生成中...

关闭
返回